深證指數計算方法(深證指數上證指數是什么意思)
內容導航:
Q1:深證綜合指數的計算范圍
你好,深證指數是指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價指數,該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與上證指數相同,其樣本為所有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權數為股票的總股本。
計算范圍
1、納入指數計算范圍的股票稱為指數股。
2、綜合指數類的指數股是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全部股票均用于計算深證綜合指數,其中的A股用于計算深證A股指數;B股用于計算深證B股指數。
3、成份股指數類的指數股(即成份股)是從上市公司中挑選出來的四十家份股。成份股中A股和B股全部用于計算深證成份指數,其中的A股用于計算成份A股指數,B股用于計算成份B股指數。成份股按其行業歸類,其A股用于計算行業分類指數。
計算方法
1、綜合指數類和成份股指數類均為派氏加權價格指數,即以指數股的計算日股份數作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
2、兩類指數的權數分別為:
綜合指數類:股份數=全部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數
成份股指數類:股份數=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本數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即日指數=(即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
4、指數股中的B股用上周外匯調劑平均匯率將港幣換算人民幣,用于計算深證綜合指數和深證成份指數。深證B股指數和成份B股指數仍采用港幣計算。
5、每一交易日集合競價結束后,用集合競價產生的股票開市價(無成交者取昨收市價)計算開市指數,然后用連鎖方式計算即時指數,直至收市。
每日連鎖計算公式:
今日即時指數=上日收市指數×(今日即時指數股總市值/經調整上日指數股收市總市值)
指數股總市值=指數股A股總市值+指數股B股總市值。
指數股A股總市值=Σ(指數股A股股價×指數股A股之股份數)。
指數股B股總市值=Σ(指數股B股股價×指數股B股之股份數)×上周外匯調劑平均匯率。
6、基金指數的計算方法與成份股指數計算方法相同,以在深交所直接上市新基金單位數(即可流通基金單位數)為權數。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Q2:深證指數的計算方法
⑴綜合指數類和成份股指數類均為派氏加權價格指數,即以指數股的計算日股份數作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⑵兩類指數的權數分別為:
綜合指數類:股份數=全部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數
成份股指數類:股份數=成份股的可流通股本數
⑶指數計算公式是
即日指數=(即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
⑷指數股中的B股用上周外匯調劑平均匯率將港幣換算人民幣,用于計算深證綜合指數和深證成份指數。深證B股指數和成份B股指數仍采用港幣計算。
⑸每一交易日集合競價結束后,用集合競價產生的股票開市價(無成交者取昨收市價)計算開市指數,然后用連鎖方式計算即時指數,直至收市。
每日連鎖計算公式:
今日即時指數=上日收市指數×(今日即時指數股總市值/經調整上日指數股收市總市值)
指數股總市值=指數股A股總市值+指數股B股總市值。
指數股A股總市值=Σ(指數股A股股價×指數股A股之股份數)。
指數股B股總市值=Σ(指數股B股股價×指數股B股之股份數)×上周外匯調劑平均匯率。
⑹基金指數的計算方法與成份股指數計算方法相同,以在深交所直接上市新基金單位數(即可流通基金單位數)為權數。
Q3:上證宗指、深證成指的指數是怎么算出來的?
上證綜合指數:
上證綜合指數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的,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全部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該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準日, 基日指數定為100點,自1991年7月15日開始發布。該指數反映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和全部B股的股價走勢。其計算方法與深綜合指數大體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對新股的處理。
上證綜指的計算,當有新股上市時,一個月以后方列入計算范圍。
深證綜合指數:
深證綜合指數是深圳證券交易所從1991年4月3日開始編制并公開發表的一種股價指數,該指數規定1991年4月3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點。綜合指數以所有在深圳證交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為計算范圍,以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其基本計算公式為:即日綜合指數=(即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每當發行新股上市時,從第二天納入成份股計算,這時上式中的分母下式調整。
新股票上市后“基日成分股總市值”=原來的基日成分股總市值+新股發行數量×上市第一天收盤價
當某一成份股暫停買賣時,將其暫時剔除于指數計算外,若有成份股在交易其間突然停牌,將取其最近成交價計算即時指數,直到收市后再作必要的調整。對于除權除息,由于保持總市值不變,因而指數保持不變。深證指數因編制采用的是先進的加權指數法,且抽樣廣泛,代表性強,不僅具有長期可比性,而且能正確反映股價運動的總趨向。
股票每天有漲有跌,當上漲股票占全部權重比例較大大盤就會上漲,反之就下跌。影響大盤指數漲跌除了全部股票的大多數上漲或下跌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權重較大的股票,也就是總股本較大的公司,比如:600028中國石化占上證綜指的10.92%,他的上漲與下跌會影響滬綜指的走向。
Q4:股市中深證成指計算方法
深證成指的全稱是“深證成份股指數”,計算方法是:
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
Q5:請問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是什么意思
“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是國內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提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仗釘刀?00點。
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100
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
其中,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亦稱為除數。
當市價總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采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維持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原除數=修正后采樣的市價總值/修正后的除數由此得到修正后的連續性,并據此計算以后的指數。
當股票分紅派息時,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如遇下列情況之一,須作修正:
(1) 新股上市;
(2) 股票摘牌;
(3) 股本數量變動(送股、配股、減資等等);
(4) 股票撤權(暫時不計入指數)、復權(重新計入指數)
(5) 匯率變動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即當天不計入指數,而于當日收盤后修正指數,修正方法為:
當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當日的市價總值+新股的發行股數×當日收盤價/修正后的除數
除權:在股票的除權交易日開盤前修正指數:
前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前日的市價總值+除權股票的發行股數×(除權報價-前日收盤價)]/修正后的除數
撤權:在含轉配的股票除權基準日,在指數的樣本股票中將該股票剔除;
復權:在撤權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后第十一個交易日起,再納入指數的計算范圍。
上證指數目前為實時逐筆計算,即每有一筆新的成交,就重新計算一次指數,其中采樣股的計算價位(X)根據以下原則確定:
(1) 若當日沒有成交,則X=前日收盤價
(2) 若當日有成交,則X=最新成交價
上證指數每天以各種傳播方式向國內、國際廣泛發布
深圳指數同理可得
以下這個網不錯,有很多關于股票的知識
Q6:怎么看股票的成交量,有什么方法?
成交量分分時成交量和日成交量等,有股票交易買賣總和計算,一般單位是手,1手是最低交易量,為100股,一般研究股票就看日成交量、5日成交均量等,它往往是股票變化的標志!所謂的量在價先行
Q7:上證指數與深證指數有什么區別?
國內用人民幣炒股的股市稱為A股,只有兩個,深市和滬市。
拿滬市來說,滬市又有近1000個上市公司,可以買賣他們的股票。那么,從這么多公司中,管理部門選取一些在行業中有代表性的公司,例如銀行業里面就選招行等,通信業里面就選聯通等,考慮他們企業的規模等等進行加權(加權的意思就是重要的就多給點注意),做出一個計算方法,用這個方法,根據每個時刻這些代表性公司的股價,就可以算出一個數字,這個數字就叫“上證指數”。
因此,如果這些代表性的公司的股價總的說來是上升的,那么這個指數就上升,反之亦然。所以,看看上證指數,就知道整個股市多數公司的情況了。這就叫大盤的情況。所以,“大盤”的意思,就是“整體”的意思。如果某個公司是小盤子,那么大盤就是所有的公司。
深證指數是指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價指數,該股票指數的計算方法基本與上證指數相同,其樣本為所有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股票,權數為股票的總股本。由于以所有掛牌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其代表性非常廣泛,且與深圳股市的行情同步發布,是股民和證券從業人員研判深圳股市股票價格變化趨勢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該指數有助于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成份股中大多數都是大盤股、一線股,在股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本文由錦鯉發布,不代表本站立場,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showinfo-2-228231-0.html